English

文坛资讯

2000-09-27 来源:中华读书报  我有话说

世界著名科普创作者将云集北京

据《文艺报》报道,由科技部、中国科协、中科院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联合主办的“2000中国国际科普论坛”将于11月5日到9日在京召开。数十位世界著名科普创作者将出席会议,国际科普作家协会主席吉姆·康耐尔教授将担任论坛的国际顾问委会员主席,人类历史上第一位女宇航员萨莉·莱德也将出席论坛。(李斌)

我国招收儿童文学博士生

据《文学报》报道,北京师范大学决定从今年起招收儿童文学博士生。联合国儿童基金会特使宣称:“看一个国家儿童读物的出版情况,可以看出这个国家的未来。”而儿童文学正是儿童读物的重头戏。西方发达国家如英、美、法、德、澳大利亚、北欧诸国以及俄罗斯、日本等,早已开始培养儿童文学博士生,但在我国,20世纪一直是个空白。随着素质教育的提倡、九年义务教育课程的改革,特别是世纪之交我国儿童文学带来的发展繁荣,培养高层次的儿童文学教学、研究人才已显得十分必要与突出。学科门类齐全、教学科研力量雄厚的北京师范大学决定从今年起面向全国(包括台、港、澳)招收儿童文学博士生,由著名儿童文学理论家、该校中文系王泉根教授担任博士生导师。这意味着:我国儿童文学博士生培养的空白已由北师大填补,王泉根也由此成为我国第一位儿童文学博导。据北师大研究生院最近公布的招生简章,儿童文学研究方向属于中国现当代文学专业范围,考试科目为:外语、文艺理论、儿童文学研究。(施星)

大江健三郎昨日到京在京日程安排得密不透风

据《北京青年报》记者尚晓岚报道,日本著名作家大江健三郎已于昨日抵达北京,这是他第三次来到中国。大江也是应正式邀请来访的第一位诺贝尔文学奖获得者。

大江健三郎在北京的日程安排得密不透风,按照预定计划:9月26日晚会见老朋友林林、叶渭渠等专家;9月27日上午与中国作家座谈,中午1点在西单图书大厦签名售书,晚上做客FM365与网友聊天;9月28日上午在社科院做报告,下午2点在三联韬奋图书中心签名售书,再到北大、清华与师生交流;9月29日上午在北京外国语大学日本研究中心做主题演讲,下午至晚上他可以游览胡同,看京剧,一偿夙愿;9月30日大江健三郎离京回日本。

姜文要演许三观

据《羊城晚报》报道,作家余华的小说《许三观卖血记》已被韩国一家影视公司买下了电影改编权,投资方邀请余华及姜文担任编剧,姜文将自导自演。

《许三观卖血记》讲述了许三观靠着卖血度过了人生的一个个难关,战胜了命运强加给他的惊涛恶浪,而当他老了,知道自己的血再也没有人要时,精神却崩溃了。

余华说,今年4月份,韩文版的《许三观卖血记》被韩国的多家报刊评为“100部必读书”之一,韩国一家影视制作公司的老板安先生看完这部小说后,深受感动,通过朋友找到了余华,非常恳切地希望他能够把该书的电影改编权转让给他。

安先生最初的构想是把《许三观卖血记》改编成一部韩国电影,由韩国电影人来制作,但经过反复考虑后,他决定加大投资,以合作制片的方式由中国导演、演员来创作这部影片。当安先生问余华哪一位中国导演最合适时,余华向他推荐了姜文,并告诉他姜文还能够胜任“许三观”这个角色,谁知道余华的想法与安先生竟不谋而合。安先生告诉余华,虽然他只看过姜文的《阳光灿烂的日子》,但在他眼中姜文已经是国际一流导演了。

今年5月,姜文从法国戛纳电影节回来后,余华就与姜文联系,姜文当时要求看一看原著。他看完原著之后便明确地表示,这部影片自己一定拍,并愿意扮演“许三观”。日前,安先生与余华和姜文签订了合作意向,正式邀请余华和姜文共同担任编剧,姜文将执导并主演《许三观卖血记》。(年晚)

金庸与新网侠论剑西湖

据《钱江晚报》报道,9月10日,数以千计的网民从全国各地来到杭州香格里拉饭店,成为天堂硅谷网络峰会的座上客。比他们热情更高的是来自国内外上百家媒体的记者,最远的来自美国华尔街。吸引人们注意力的当然是金庸和五大网站掌门人。虽然金大侠自称不懂网络,但五位网侠中竟然有四位是金庸迷。和许多网民一样,他们把金庸当成了他们成长和创业生涯中的良师益友。金庸说:网络和武侠是有相同之处,网站融资的方式就像乾坤大挪移,借力打力。我的印象中,网络是一个新兴的服务行业,潜力非常大。办网站最重要的是练好内功,这样才能像少林派一样长盛不衰。

王朔“沦”为打工仔

据《羊城晚报》报道,前些日子热闹风光的王朔,骂人刚闭口又开始推销自己的网站。近日记者见到王朔,问及网站状况一事,他却闪烁其词,避而不谈,连声辩解“自己只是个打工仔”。

王朔所在的网站“文化在中国”的CEO(首席执行官)是王朔多年的老友叶大鹰。这位曾因执导《大喘气》、《红樱桃》、《红色恋人》而闻名的导演说:我是网站的CEO,王朔只不过是我们网站请来的文学频道策划人。事实上,“文化在中国”网站是叶大鹰一些专门搞投资网站的朋友投资的,最早的设想是搞一个读书网站,所以请来了王朔。这个设想后来进一步扩大到建立一个小型的艺术门户网站(目前包括文学、音乐、美术和电影),这样就需要其他门类的专家加入,“换句话说,王朔的作用也就不那么大了。”叶大鹰还说,作为一个创作上的活跃者,王朔可能还会在公开场合讲一些关于他个人对待文学艺术的看法,但这些看法只代表他个人,跟网站没关系。至于“文化在中国”网站本身,是中立的,客观的,根本就没观点。“即使王朔参加,他讲的也只不过是他个人的观点,我们网站不会变成一个传播他个人观点的场所。况且王朔也不需要,他可以通过其他传媒来传播个人观点,我希望我们的网站能容纳所有人的观点。”

据该网站25岁的编辑部主任透露:文学频道策划人王朔自5月底参加“工作”以来,每天准时上下班,每周日加班做话题节目,平时坐单间办公室里,在15英寸彩显电脑前默默敲键,不多说话,中午靠食堂9块钱的韭菜馅饼打发了事。(日睛)

手机光明网

光明网版权所有

光明日报社概况 | 关于光明网 | 报网动态 | 联系我们 | 法律声明 | 光明网邮箱 | 网站地图

光明网版权所有